中小学安全教育要点(2025年)

发布时间:2025-11-20点击:


1.校内行为规范

文明守纪:遵守法律和校纪校规;不在坡道、楼梯等追逐打闹,不大声喧哗,不做危险游戏。

设施安全:不攀爬护栏、窗台,正确使用体育器材和实验设备。

物品安全:不携带小刀、剪刀等锐利物品及打火机到校。

2.紧急报警宣传

牢记号码:熟记110、119、120、122等关键求助电话。

会说会讲:能清晰说明事发地点、现场情况和自身信息。

安全前提: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报警,不谎报、不恶作剧。

3.心理健康

减轻焦虑:遇到学业压力、同学矛盾、挫折困难,不过度看重,不采取极端行为。

调节情绪:通过运动、写日记、参与班团队活动等,缓解和释放压力,保持乐观。

寻找帮助:压力较大,或对某人某事过度焦虑时,向家长、老师、同学或好朋友倾诉求助,共同面对解决。

4.朋辈互助

团结友爱:对同学、朋友团结友善,互相帮助,不歧视、孤立同学。

远离不良:不和有不良行为的人交往,不去损害身心健康、有安全风险的地方和场所。

报告行踪:和同学结伴外出游玩,或在外住宿时,必须报告家长并经家长同意。

5.防欺凌

妥处矛盾:与同学发生争执、矛盾,友好商量解决,不冲动鲁莽,必要时报告老师、家长指导帮助。

勇敢说不:面对欺凌,勇敢地用语言制止,表明自己不受欺负的态度。

及时求助:被人欺负,立即向老师、家长报告,或向警察叔叔信箱反映,不沉默、不忍耐;发现有人欺负同学,不做欺凌者,也不做冷漠的旁观者。

6.防拥挤踩踏

避免进入:不要去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;上下楼梯时人多缓行,不故意拥挤、推搡打闹。

顺流而行:陷入拥挤人流,顺人流方向移动,不要逆行或停留。

自我保护:若被挤倒,立即双手十指交叉护住后颈和头部,双肘向前护住太阳穴,蜷缩成球状,寻找机会迅速攀爬站起。

7.消防安全

不玩火:不玩火柴、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。

会逃生:能识别安全标识,熟悉逃生通道,掌握“弯腰、低姿、摸墙、捂口鼻”的火场逃生法。

会使用:会正确使用灭火器(提、拔、握、压)、报警器等。

8.用电安全

不碰电源:不用湿手触摸电器、插座,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。

远离危险:发现裸露电线、断落电线立即远离并报告。

安全使用:电器使用完毕及时关闭电源。

9.防化学品危害

不碰不明物:不随意触摸、品尝、闻嗅不明液体、粉末或药品。

识别警示:认识“有毒”、“腐蚀性”、“易燃”等危险标识。

立即报告:发现泄漏或不明化学品,立即远离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。

10.防溺水

严守“六不”:不私自下水,不擅自结伴游泳,不在无监护下游泳,不到无救援人员的水域,不到不熟悉的水域,不盲目下水施救。

选择场所:游泳必须在有救生员的正规场所,并有家长陪同。

科学施救:遇人溺水,应立即呼救、报警;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可以抛出漂浮物、游泳圈等实施救援,严禁手拉手下水施救。

11.交通安全

遵守交规走路靠右行,过马路有人行横道时,要走人行横道,没有时观查慢行;认识交通信号,有交通信号灯时严格遵循“红灯停、绿灯行”。

安全出行:未满12岁不骑自行车上路,未满16岁不骑行电动自行车;乘坐车辆系好安全带或戴好头盔,不将身体探出车外。

注意盲区:远离车辆盲区,不在停车场、路边嬉戏打闹。

12.旅游安全

听从指挥:集体出行紧跟队伍,不擅自离队,听从老师和导游指挥。

风险意识:不去未开发、无安全保障的区域,避免冒险行为;极端天气时不外出旅游。

联系畅通:牢记家人电话和报警电话,保持通讯设备电量充足。

13.燃气安全

保持通风:使用燃气、煤炉时务必保持室内通风,安装排烟管道。

用后检查使用后检查燃气灶和煤炉是否完全关闭;使用煤炉取暖的睡前要检查。

识别症状:了解头晕、恶心、乏力等煤气中毒症状,发现异常立即开窗通风、撤离并求救。

14.防气象灾害

预警信号:认识暴雨、雷电、大风、洪水、泥石流等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预警图标和等级。

科学避险:雷雨天气不在大树下、高地上停留;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风险高时尽量避免外出。

信息畅通:关注天气信息,服从学校和政府防灾工作统一安排。

15.防地震

掌握口诀:伏地、遮挡、手抓牢。

选择空间:就近躲在结实家具下、承重墙墙角或开间小的房间,保护头部。

有序疏散震动停止后,按逃生路线快速、有序疏散到空旷地带。

16.网络安全

保护隐私:不随意泄露姓名、学校、家庭住址、电话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。

抵制诱惑:不轻信网络谣言、中奖信息,不随意转账汇款;不与陌生网友见面。

健康上网:控制上网时间,不浏览不良网站;文明上网,不散布谣言,不辱骂他人。

17.防诈骗拐骗

拒绝他人:坚决不跟陌生人走,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饮料,不接受陌生人各种好处诱惑;对邻居、父母的朋友也要适度警惕。

信息保密:不向陌生人透露家庭、个人信息,以及父母行踪。

求助对象:遇事向警察、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求助,遇险大声呼救。

18.防毒品

认清危害:了解毒品对身心、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危害。

拒绝诱惑:坚决拒绝陌生人提供的零食、饮料,警惕以“提神”、“减肥”等方式诱骗吸毒。

即刻远离:不去娱乐场所,遇到疑似吸毒行为离开并报警。

19.防暴力

生命至上:面对暴力伤害犯罪,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,机智周旋,寻找机会逃脱。

记住特征:尽可能悄悄记住歹徒的体貌、衣着、口音等特征。

立即报警:脱险后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。

20.防性侵

保护身体:认识“隐私部位”,不允许其他任何人触碰。

勇敢说“不”:对不当触摸、言语挑逗等任何让自己不舒服的行为,坚决拒绝并离开。

及时报告:第一时间告诉自己信任的人(父母、老师、警察等),不给坏人保守秘密,不因难以启齿而沉默。






最新更新

热文推荐